【通识教育】“行·识·记”第一届通识文创大赛决赛圆满完成

时间:2024-05-23作者:浏览量:

2024年5月10日,备受瞩目的“行·识·记”第一届通识文创大赛决赛在玉棠书院阶梯教室圆满完成。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创意与文化的碰撞,激发参赛者对通识文化的深度思考与广泛实践,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合川与綦江双校区的几十支参赛队伍踊跃报名。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有十六支队伍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阶段。这些队伍的作品涵盖了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科技应用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参赛者们的通识创新思维与文化底蕴。

入围决赛的参赛小组共计十六组,评委及颁奖嘉宾分别是通识教学部张艳副主任、创意写作学院王恒绩老师、团委杨佳燕老师、戏剧影视学院周极老师、瀛洲科幻学院李筱璐老师以及通识教学部胥云龙老师,现场观众100余人。

决赛流程分为选手讲解和文创作品展示两个环节,首先由答辩选手介绍创作背景,讲解作品的主题、文化内涵等,再由工作人员将文创作品呈现给评委以及现场观众。

决赛现场,有的作品以传统文化为底蕴,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创意产品;有的作品则关注社会热点,运用科技手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创意方法。唐秋月小组创作的《“万物以为生”》文创四件套,从水墨画的整体架构出发,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创作手法以表达意境为先,注重于对结构的思考,最后形成扇子、文化衫、手机壳与挎包为组合的优秀作品,引得评委与观众连声赞叹。

肖羽小组创作的《兰竹》创意陶瓷作品,用曲折波浪的花边陶瓷来承载兰竹精神,不拘泥于拘谨严格的风格,采用厚实平铺的瓷器底座,象征着竹和兰在恶劣环境下依旧保持坚韧、刚正不阿的精神。朱夏微小组创作的《“綦风古韵”》文创作品,依托创意写作课程,结合綦江特色文化,秉承创意写作“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的课程理念,选取了四首綦江区极具代表性的诗歌,创造性地将诗歌与风铃、宫灯和翻页笔巧妙融合。

郑泓远小组创作的《信息之窗》桌面办公两件套,依托《信息技术与社会》课程内容,通过3D打印技术与环保材料的科技创新方法,制作出兼具实用与审美的笔筒与台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理念。马浩然小组创作的《海通八大·豚识万物》通识教育IP文创作品,历经数次调研,形成通识IP“豚豚”及系列周边产品。海豚象征着通识教育培养的通才,蓝色寓意着海洋的包容万物,该产品将通识课程各学科的核心理念与作品文化内核融会贯通,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此外,其他获奖小组也带来了精彩的作品呈现,体现出对通识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

最后,王恒绩老师对参赛作品进行点评。王老师首先对本次入围决赛的作品表示肯定,认为每个小组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展现出通识教育的风韵与内涵,让人眼前一亮。其次从答辩技巧入手,提出答辩选手应当拥有自信台风,声音洪亮并必须脱稿,可以使得答辩环节更具互动性与可观感。

根据评委的综合打分,本次大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共6名,优秀作品若干名,并由各评委老师颁发获奖证书与礼品。

以赛促学,以赛增识。此次“行·识·记”第一届通识文创大赛决赛的圆满完成,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也完美呈现重庆移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助益,充分体现学子们对通识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通识教育理念,以通识内涵赋能校园文化建设。



图/文:洪欣琳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