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课堂】通识大师课系列讲座第二讲——《安娜·卡列尼娜》:当生活变得无比平淡

时间:2024-04-07作者:浏览量:

2024年4月2日下午四点,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科幻顾问张凡老师莅临合川校区天空书院,在风格复古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展开了主题为“《安娜·卡列尼娜》:当生活变得无比平淡”的讲座。这是大师课系列讲座在合川校区的第二讲,张凡老师围绕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的文学经典,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富有思考与启发的文学盛宴。

张凡老师首先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的装修设计与背景音乐谈起,揭示出向经典致敬的用意,展开了对艺术鉴赏品格的探讨,引发在场学生对文化和经典的意义的思考。回到作品本身,张凡老师以“你们在看什么作品”这个问题邀请学生们加入讨论。有位同学说自己最近在读《万历十五年》,并从切片选取、作者态度、文笔润色等三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张凡老师围绕学生的分享,对历史写作中宏观与具体的不同切入维度进行了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态度做更深入的思考。紧接着,张凡老师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去读文学作品呢?他认为,阅读文学作品有两类作用:第一种是消费和消遣,比如网络小说需要持续更新,带给人的是直接的爽感;但是像托尔斯泰的这种大部头严肃小说,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就是负担,那我们读它的意义是什么?——对自我的精神的极限探索,追问我是否一个真实的人、在情感欺骗自我的时候能否自知?继而得出“文学没有高中低之分,但目标有区别”的结论。

在简短地介绍了托尔斯泰之后,张凡老师以《战争与和平》中的角色索尼娅为例展开了对其作品特点的分析。在小说中,索尼娅自始至终都保持了美丽、天真、可爱、热烈,但在小说的结尾,她失落地看着爱人迎娶他人,托尔斯泰就这样让她空空的没有着落。张凡老师总结道,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对他的角色是“残忍”的,他的书中只有血淋淋的真相,看不到网络修仙小说对那种对人物的无限拔高。

同样的,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一个中年贵妇出轨了,经过私奔、热恋,到最后卧轨身亡,托尔斯泰再次细致入微地呈现了残酷惊人的现实。他描述了一个细节:安娜第一次在火车上偶遇华伦斯基,便对他一见钟情。她从火车站下来,丈夫带着儿子迎接她,她突然发现丈夫的耳朵又大、又丑、又尖,“我怎么几十年都没注意过丈夫是如此丑陋”?张凡老师继续分析,托尔斯泰大量地描述了这样的内心活动,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将人真实的、突然的情绪,捕捉到如痴如醉的地步,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他突然称同学们为“在场的男人女人”,说道:“将来都会面对什么是真心的问题,需要时间、阅历、读经典,才能发现人性中刻骨的真实。”

“我们如何面对一个从出轨说起的故事?“张凡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小大数次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经历,从一开始的看不懂、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到三四十岁整个大脑被席卷、三个月缓不过神。他告诉同学们,首先要稍稍克服自己朴素的厌恶感和道德感,给这样的作品机会,因为人年轻的时候看到的是浮动的、梦幻的,不知道什么是真实,而伟大的小说揭示的是真正的真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安娜卧轨,你的泪水会一次比一次多。托尔斯泰不在意小说的形式、故事的设计,内容里没有煽情,只有赤裸裸的现实,只把人在世间的状态抽丝剥茧地展现出来。

最后,张凡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严肃的问题。托尔斯泰不制造幻觉,虽然有时候需要幻觉的,因为人生太痛苦了,地铁上过着996生活的年轻人很多都在刷网络小说,这个时候似乎是可以的,他们需要爽感。张凡老师反问,但只有这个爽感行不行?因为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它不是人生的真相。他带领同学们走向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的,“希望大家在未来,五年十年之后,你的人生如果遇到危机了,能够想起我今天说的,可能会去寻找精神的资源,音乐的、文学的。现在已经不是通过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获得知识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刷短视频,永远没有机会集中注意力八秒钟,年轻人要注意这个问题,它会影响精神世界的建构。”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书店,张凡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把一本本著作递到学生们手上。他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热情、疯狂的特点,他极致的心理分析,《地下室手记》中阴暗的人生……他对学生们说,当你的人生的某一刻发生重大危机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变形记》里的大虫子、地洞里的人,这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的意义。最后,张凡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比较可靠的外国文学出版社,包括南京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普瑞文化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选购建议。

讲座结束,带着全新的收获和对文学的感悟,同学们若有所思地离去,回归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




撰稿:张娴雅

摄图:程锦

通识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