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移通
机构设置

【文化移通】张志伟: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思考

时间:2017-12-12作者:浏览量:

尼采说:“上帝死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如何理解“上帝死了”?尼采又为何说“上帝死了”?12月1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志伟教授莅临我校,于下里巴人剧场,开展了以“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思考”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

“海德格尔一生只有一个问题,即存在问题。”张教授说道。从古至今,我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世界的思考:世界上的事物是怎样存在的?这世界有存在吗?张教授从几个方面开始解答,首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研究存在。而尼采又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秘密,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已经表明了海德格尔与尼采之间的不断纠缠。

“对于形而上学,很多人都存在误解,形而上学其实可以看做是哲学的核心部门,甚至可以看做哲学的同义词”。张教授对形而上学的概念做了阐述。对于Metaphysics的来源也有一些解说,其实Metaphysics即研究存在的学问。那么,怎样用一个存在就能解决所有事物呢?从《尼采》一书中可以得到深刻的道理,“原来我们真实存在的事物,都不过是影子而已”张教授感叹道。但也得出“我们面前的事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来源于存在”。而我们人类一生就应该有意义的存在着。

张教授讲到第二个方面:“虚无主义”。只有存在者有意义,存在本身没有意义。尼采曾揭示了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说:“存在是一个空洞的虚构。”他不是解决了存在的问题,而是消解了存在问题。存在是所有存在者的基础,存在现身为存在者。海德格尔称之为存在的本质性现身。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第一开端的基本情调乃是惊奇,惊奇于存在者存在,惊奇于人本身存在着,在人所不是的存在者中存在着;另一开端的基本情调乃是惊恐。在存在之离弃状态中的惊恐与在植根于这样一种创造性的惊恐中的抑制”这便是第三个方面,“另一开端”。如果说第一开端是主导问题:存在者的真理,即对有的惊讶;那另一开端便是基础问题:存有的真理,即对无的惊恐。

最后,从第四个方面来说即“有无之间”。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总是以缺席的方式在场。“当存在者存在时,存在反而不在。人只能看到存在物,看不到存在。”

当你走在玻璃栈道上,你看得见脚下的深渊,你明知脚下栈道坚实可靠,却还是害怕。这就如同于存在一样,存在的有无是思考的无限止境。有人敬畏,有人惊恐。这条路永无止境。

哲学是无限的,真心感谢张志伟教授以哲学的独特视角,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哲学无尽的奥妙!

(名师课堂办公室:涂美、廖秋寒)